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李立: 观摩一节优质课引发的思考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2175次

观摩一节优质课引发的思考

高一化学   李立
不久前,有幸观摩了保定三中沈丽老师的一节化学课,感慨良多。先进的教学理念、新颖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的实验探究让人耳目一新。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些,本节课真正打动我的是沈老师那简洁贴切、精彩生动的语言及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之间巧妙的连接。
沈老师的开场白是这样的: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用化学改变生活,让我们走进生活。请看一张图片(展示的是雪白松软的馒头、各式各样诱人的糕点),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白领都想尝试一下糕点师的工作,亲身体验制作乐趣。今天也让我们品味其中乐趣,从头开始做大厨。那么制作过程少不了两件宝贝——纯碱和小苏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学习这两件宝贝。这样的引入自然、亲切,从生活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很吸引人。在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化学性质之前,是一个巧妙的过渡:民以食为天,食以面为先,让我们一起学做蒸馒头。边讲边用图片展示蒸馒头的全过程,之后提出两个问题:(1)蒸馒头时为什么要加纯碱?(2)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比生面团大许多?很自然地引出第一个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在学习第二个化学性质之前,又是一个巧妙的过渡:让我们再来看看我是怎样制作蛋糕的,边讲边用图片展示制作蛋糕的全过程,随后提出问题:在制作蛋糕过程中,为什么没有使用碳酸钠,蛋糕还是那样松软可口?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二个化学性质:热的稳定性。总之,沈老师巧妙生动的语言贯彻教学始终,话随不多,却很精彩。
作为一名理科教师,深感这方面欠缺很多,课堂用语比较直白、简单,缺乏生动性、艺术性。有些人可能认为理科老师只要把话说得简单明了就足够了,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如果稍加润色,让语言再生动、精彩一些,岂不更好?毕竟我们的课堂语言有别于课下的聊天。
在这方面,我校赵红老师堪称大家学习的楷模。我们都有同样的感受,每每听完赵红老师的公开课、经验交流或作报告之后,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之感,原因何在?当然除了扎实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之外,很大程度要得益于她的语言功底。赵红老师的语言极具感染力、表现力,极富魅力,且很善于举一些贴切、生动的事例或小故事加以修饰和说明,很能攫住人心。试问,这样的课学生岂能不爱听?这样的老师学生岂能不喜欢?
如何提高我们的语言功底?方法只有一个,处处留心,不断学习。比如多关注一些优秀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就是其中之一。看过此节目的人都知道,于丹老师的语言富有哲理、扣人心弦,易中天老师的谈吐诙谐、风趣、幽默,纪连海老师的讲解就象说单口相声,引人入胜……他(她)们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再比如多听听文科老师的课,向同行学习;多阅读书籍,提高文学修养;还可以从我们喜爱的歌曲中借鉴、学习等等。
总之,学习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多学习,多积累,多运用,就能多一份精细,少一份随意,多一份精彩,少一份枯燥,我们的课堂就会生动起来,我们的学生就会喜爱我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08.9.22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