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齐丽丽:读《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阅读心得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3449次

读《青少年最想问的60个心理问题》阅读心得

保定七中     齐丽丽
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但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显著和突出。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青少年有心理障碍者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焦点,这本书在字里行间阐述着当代青少年心理发展,读后感受颇深。让你了解学生如何学会发现并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忧虑,也让“成长” 一生中最切身的体验,使我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的学生有较强的平等意识,一是与父母平等相处的需要,二是希望老师公平处理问题。一般来说,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课堂这个小社会里度过的。在这个小社会中存在两种关系,一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二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前者来说,老师是决定关系的主要方面。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他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变得痛苦,也可能让一个孩子的生活变得幸福;他可以是一个实施惩罚的刑具,也可以是给予鼓励的益友;他可以羞辱一个学生;也可以迁就一个学生;他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学生的心理危机的增加或减缓,孩子长大后是仁慈还是残忍,都与教师的言行有关。
首先,老师要关爱和尊重所有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建立起自信心,使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一视同仁者;其次课堂内外表现出对问题处理使用一个标准,即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让学生感到老师没有私心;最后,当学生有成绩或有缺点时,能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去鼓励与批评。当老师做到了这三点,学生就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建议,因为学生渴望公平的感觉得到了满足。
所以我们做教师的在发号施令或做出指示或准备介入之前,如果能够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询问一下他们的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感受,耐心听取一下他们的想法,处理起问题来可能就好办多了,而且能够适时介入,否则,我们教育孩子的愿望将由于不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所求而落空。
在现实的教学中,老师应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与缺乏尊重的“严”是相对立的。因此,有时“严”做不到的事情,通过尊重这种教育手段,却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近年来,我国对青少年心理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当代中小学生是跨越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新时期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心理健康是中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发展的基础和保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学教授游示慎指出,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是导致过激行为的重要原因,为孩子心理“减负”是非常必要的,对孩子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种心理素质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它往往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每一个不太平常的动作都有它背后的原因,教师要细心周到地找出病根,对症下药。教育要多一些艺术,多一些体贴,心理健康教育应在更多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展开。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