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刘会芬:立足学生现状,设计课堂教学---------《中国传统文化》课后记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2214次

立足学生现状,设计课堂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课后记

刘会芬
本次学校组织的备课组长示范课活动中,我选择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经过几次修改才最终定稿,付诸课堂实践。感受很多,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指导。
首先明确本课的授课目标,经过精心的选择,设定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和掌握本专题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百家争鸣”、“程朱理学”、“经世致用”等。
2、知道诸子百家,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的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特点
3、知道汉代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史实及汉代儒学特点
4、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及特点
5、列举明末清初代表人物主张及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回顾知识——重点剖析——归纳总结——做题演练
三、情感目标:
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辉煌灿烂及思想文化在争鸣中不断发展的规律。
2、通过文化思想专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其次作为一节复习课,笔者认为不能简单重复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复习有所提升。因此,我首先带领学生进行了线索梳理,把儒学的兴起和发展的历程做了简单回顾,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其次,针对学生在平时做题中常出现的错误及平时的提问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每一个知识模块中设计了两到三个重点解决的问题。比如早期儒学部分,我首先找同学回答早期儒学的代表人物和主张,然后我重点分析阐述了孔子思想中仁和礼之间的关系。

然后分析早期儒学形成过程中,孟子和荀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最后带领同学对早期儒学的特点进行分析。

这节课由于计划的不周详,也是特别渴望给全体人员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没有完成最后一个环节,即做题演练的环节,成为课堂之后的一个遗憾。
课后,以李校长为核心的历史组给我评课,大家既指出了课堂上的闪光点,也指出了课堂上的不足之处,我感觉受益匪浅。总之,公开课给我的收获和快乐远远大于付出的劳动。
通过本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关注教材本身,更要关注学生现实,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思想,能够领会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的目的。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