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园地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 正文

哲理故事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1910次

仓鼠与厕鼠


众所周知,李斯是秦朝的著名丞相,他辅佐秦始皇管理中国,为秦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年轻的时候仅仅是一名小小的粮仓管理员。

李斯26岁时,是楚国上蔡郡府里的一个看守粮仓的小文书,他的工作乏味而单调,就是每天负责记录粮食的进出情况。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李斯一直待在粮仓里过着无所作为的生活,已经习以为常了。

有一天,李斯去了厕所。然而,在那里,他惊动里厕所内的一群老鼠。这群在厕所内安身的小老鼠,个个瘦小干枯,毛色灰暗,身上又脏又臭,让人一看就恶心至极。

看着这些老鼠,李斯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粮仓中的老鼠。那些老鼠,一个个脑满肠肥,皮毛光亮,整日在粮仓中逍遥自在,与眼前厕所中的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不可同语!

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李斯这样想到。位置不同,命运也不同,自己在这个小小的县城一直做着默默无闻的粮仓管理员,就像厕所里的老鼠一样。于是李斯决定换个环境,去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他于是师从荀况,学习治国之术。20多年后,他终于成为秦国的丞相。

心灵寄语:人生如鼠,不在仓就在厕。环境创造机遇!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也就抓住了不得自己的人生机遇,这样的人生才能更加精彩!


练剃刀


小徒弟学徒时很勤快,也很刻苦,每天在一只冬瓜上练习剃头。

当师娘叫他拿尿布时,小徒弟便答应一声,把剃刀插入冬瓜,做完事之后,再继续苦练;当师傅叫他生煤球炉时,小徒弟也是这样答应一声,把剃刀插入冬瓜,然后去生煤球炉。久而久之,小徒弟便这样养成习惯,积重难返。

小徒弟终于不用在冬瓜上练习,可以在人头上剃头了。

有一天,小徒弟正在给一位老年顾客剃头,只听得师娘一声喊:“给师弟拿尿布!”他答应一声:“哎”,便把锋利的剃头刀“嚓”地插入顾客的头皮上。顾客负痛大叫一声,倒在剃头椅子上了。剃头刀插在顾客的要害部位,结果闹出人命。

千万别养成坏习惯,一旦养成坏习惯就积重难返,想改已来不及了。


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纽约,一个十分寒冷的日子,一家豪华的鞋店门前。一个光着脚的大约七八岁的孩子隔着橱窗呆呆地往里面看,身子因寒冷而颤抖。一位路过的女士看见了,走近来问他:“孩子,你这么认真在看什么?”

男孩回答说:“我曾经请求上帝赐给我一双鞋,我想知道这里面有没有。”

女士牵起他的手,走进店内。她让店员给孩子拿来半打袜子,然后她又请电源打来一盆热水,再拿一条毛巾,亲自给孩子洗了脚,为他穿上袜子。她又为孩子买了一双鞋,给他穿上,再把剩下的几双袜子都交给男孩,走出鞋店,女士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孩子,你现在觉得舒服一点儿了吗?”

男孩点点头。当这位女士与男孩告别,正要离区的时候,小男孩在后面拉住她的手,眼里饱含泪水,用颤抖的声音问:“太太,你是上帝的妻子吗?”

悟悟:世界世界上本没有上帝,但你、我、他又都可以成为上帝。当上帝其实也很容易,只要给人以爱,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帮助,给人以希望,你就是上帝,或者是“上帝的妻子”。


沙漠中的两个朋友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後,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一旁好奇的朋友问说:为什麽我打了你以後,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 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 , 要写在易忘的地方 , 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 , 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 , 那里任何风都不能抹灭它。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俗语说:你只需要花一分钟注意到一个人;一小时内变成朋友:一天让你爱上他;一但真心爱上 . . .你却需要花上一生的时间将他遗忘,直至喝下那孟婆汤...


迎着风雨走

学生们提了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学生们怀疑地问.

"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但是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能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这是每个登山运动员应该永远铭记于心的."

学生们听了都低下了头,默默地沉思着.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只能使你陷入更大的麻烦中;迎难而上,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一把椅子

在一个多雨的午后,一位老妇人走进费城的一家百货公司,大多数的柜台人员都不理她。有一位年轻人走过来问她是否能为她做些什么。当她回答说只是在避雨时,这位年轻人没有向她推销任何东西,虽然如此,这位销售人员并没有离去,转身拿给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后,这位老妇人向这位年轻人说了声谢谢,并向他要了一张名片。几个月之后,这家店东收到了一封信,信中要求派这位年轻人前往苏格兰收取装潢一整座城堡的订单!这封信就是这位老妇人写的,而她正是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的母亲。

当这位年轻人收拾行李准备去苏格兰时,他已升格为这家百货公司的合伙人了。

为什么这个年轻人比别人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关心和礼貌。

大道理:惟有付出才能得到。要得到多少,就必须先付出多少。付出时越是慷慨,得到的回报就越丰厚。付出时越吝啬、越小气,得到的就越是微薄。付出是没有存折的储蓄。

最好的报酬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沼泽里发出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的边缘救了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这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门走进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跟骄傲的回答说:“是的。”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他,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小孩像他的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呢?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书外人语]一个小农夫的一点点善良,竟然给世界带来如此重大的变化,善莫大焉。

成功就站在失败的后面


1832年的美国,有一个人和大家一道失业了。他很伤心,但他下决心改行从政。他参加州议员竞选,结果竞选失败了。他着手开办自己的企业,可是,不到一年,这家企业倒闭了。此后几年里,他不得不为偿还债务而到处奔波。

他再次参加竞选州议员,这一次他当选了,他内心升起一丝希望,认定生活有了转机。第二年,即1851年,他与一位美丽的姑娘订婚。没料到,离结婚日期还有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他心灰意冷,数月卧床不起。      

1852年,他决定竞选美国国会议员,结果仍然名落孙山。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问自己:“失败了怎么办?”

1856年,他再度竞选国会议员,他认为自己争取作为国会议员的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选举他,但还是落选了。

为了挣回竞选中花销的一大笔钱,他向州政府申请担任本州的土地官员。州政府退回了他的申请报告,上面的批文是:“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具有卓越的才能,超常的智慧。”

接二连三的失败并未使他气馁。过了两年,他再次竞选美国参议员,仍然遭到失败。

在他一生经历的十一次重大事件中,只成功了两次,其他都是以失败告终,可他始终没有停止追求。1860年,他终于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就是至今仍让美国人深深怀念的--亚伯拉罕.林肯。

20美元钞票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

一只只手举了起来。

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但在这之前,请允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部:“谁还要?”

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而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

“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这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但无论发生了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整齐或不整齐,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你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一杯牛奶的回报


一天,一个家庭贫寒的小男孩,正在一家一家地买东西,并打算用赚得的钱完成学业。他已经很饿了,但是他的身上只有一枚硬币了,因此他打算在下一家乞讨一顿饭吃。

然而,当一个可爱的年轻女士打开门的时候,他失去了讨饭的勇气,所以他只要了一杯水。这位女士看出小男孩很饿,就给了他一杯牛奶。小男孩一边慢慢地喝着牛奶,一边问道:“我应该怎样感激你呢?”

女士回答:“你不用感谢我的,妈妈曾经教导我不要因为自己的善意而接受别人的回报。”他说:“那么我真的从心底感激你。”当霍华德·垦利离开那间房子,他不止全身充满了活力,还对上帝和人类充满了信心。这件事以前他本来不打算再相信他们了。

几年后,当年那位年轻的女士得了急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就把她送到大城市的医院,请大医院的专家为她诊治。而此时著名的霍华德·垦利医生也一同被请来会诊。当他听说这个病人的家乡,他的眼前一亮,就马上穿过医院的大厅跑到女病人的病房。

他穿着医生袍进入病房看她,他立刻就认出了她。他返回会诊室并下定决心一定要挽救她的生命。从那天起,他十分重视她的病例。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努力,女士的病好了。霍华德·垦利医生请求医院将医院账单交给自己去付清。他看了账单,并且在上面写了字。然后账单被送到她的病房,她很害怕打开它因为她知道她将要用她剩余的生命去还清它。最后,她打开账单,看到账单旁边的字:

已用一杯牛奶全额付清。霍华德·垦利医生


掉进枯井里的驴子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最後,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年纪大了,还得大费周章去把牠救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井还是得填起来。於是农夫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牠的痛苦。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後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

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牠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後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倒在牠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後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後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後站到上面去。事实上,我们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挫折就是加诸在我们身上的“泥沙”然而,换个角度看,它们也是一块块的垫脚,只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将它们抖落掉,然後站上去,那麽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们也能安然地脱困。本来看似要活埋驴子的举动,由於驴子处理厄境的态度不同,实际上却帮助了牠,这也是改变命运的要素之一。

如果我们以肯定、沉着稳重的态度面对困境,助力往往就潜藏在困境中。一切都决定於我们自己,学习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迈向理想。我们应该不断地建立信心、希望和无条件的爱,这些都是帮助我们从生命中的枯井脱困并找到自己的工具。


我愿意为你拆一座亭子


政治家福克斯在美国的历史上十分有名,他以诚实和信用立身,团结了许多公民。

但当时政坛上充满了欺骗,公民对政治并不感兴趣,他们认为政治就是撒谎,没有人比政客更会撒谎了。所以,仍有许多公民对福克斯的演说持怀疑态度。

一次,福克斯受邀参加大学的演讲,大学生问他:“你在从政的道路上有没有撒过谎?”

福克斯说:“不,从来没有。”                                          

大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有的还轻声笑出声来,因为每一个政客都会这样表白。

福克斯并不恼,他对大学生说:“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上,也许我很难证明自己是个诚实的人,但是你们应该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诚实,它永远都在我们的周围。我想讲一个故事,也许你们听过了就忘了,但是这个故事对我很有意义。”

有一位父亲是位绅士。有一天,他觉得园中的那座旧亭子应该拆了,于是让工人把亭子拆了。而他的孩子对拆亭子很感兴趣,他对父亲说:“爸爸,我想看看怎么拆掉这座旧亭子,等我从寄宿学校放假回来再拆好吗?”

父亲答应了。孩子上学后,工人却很快把旧亭子拆了。

孩子放假回来后,发现旧亭子已经拆除了,他闷闷不乐。他对父亲说:“爸爸,你对我撒谎了。”

父亲惊异地看着孩子。孩子说:“你说过的,那座旧亭子要等我回来再拆。”

父亲说:“孩子,爸爸错了,我应该实现自己的诺言。”

父亲很快召集来了工人,让他们按照旧亭子的模样重新在原地造一座亭子。

亭子造好后,他叫来了孩子,对工人们说:“现在,你们开始拆这座旧亭子。”

福克斯说,我认识这位父亲和孩子,这位父亲并不富有,但是他却为孩子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大学生们问:“请问这位父亲叫什么名字,我们希望认识他。”

福克斯说:“他已经过世了,但是他的儿子还活着。”

“那么,他的孩子在哪里?他应该是一位诚实的人。”大学生们问。

福克斯平静地说:“他的孩子现在就站在这里,就是我。”福克斯接着说,“我想说的是,我愿意像父亲一样,为自己的诺言为你们拆一座亭子。”


言罢,台下掌声雷动。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