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随笔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师生随笔 > 正文

刘会芬 立足学生现状,设计课堂教学

作者编辑:admin 点击次数:1763次

立足学生现状,设计课堂教学 

----《一战》课后记

保定七中    刘会芬
《一战》的教学设计得到了各位同行、专家的指导,经过几次修改才最终定稿,付诸课堂实践。感受很多,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指导。
首先确立本课的主题。最初我选定的主题是《创造.毁灭》。我认为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资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由于人类的短视(或称浅见),在各民族互相鄙视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之下,互相争夺,在世界大战中毁灭了亲手创造的文明。
为了突出这个主题,教学过程中我用了大量的史料,包括文字的和图片的展示资本主义曾经创造的文明、论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前各国的互相鄙视和不信任,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蔑视和践踏其他民族,在矛盾面前,大国没有找到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片面强调武力,最终导致一战爆发。淡化一战的过程,突出战争的毁灭性,联系当今显示,呼吁用更理性更智慧的手段解决当前存在的国际问题,如中日关系、中东和平等。从战争毁灭性这一显著特点警示现代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用不仅仅是勇气、除了勇气之外还有智慧、教育。
笔者认为,这样设计视角独特、主题明确、思想深刻且和现实密切联系,一定能征服学生。但是,经过课堂实践的检验,完全没有达到我的预想。研究史料犹如陷入故纸堆,进去出不来。由于文字材料太多,受时间限制,无法透彻分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无法领会教师意图,茫然者、厌烦者都有。讨论现状,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无法驾驭这么大的一个课题,课后警世语更让人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设计一败涂地,让笔者很是沮丧。
只有一个选择------改
笔者舍不得放弃精心选择的主题,文字材料有我说变成学生活动,把任务提前布置下去,由学生分角色扮演,增强历史体验。由于时间关系,把创造这个主题淡化了,没有展示资本主义的文明,重点放在大战爆发的原因分析和结果上,增加了一段录像,让学生体味战争的残酷,呼唤和平常在。
经过这次修改,课堂教学取得了部分成功,比如对战争气氛的渲染、对战争残酷性的体验。学生课后说:真残酷,再看一会我就要哭了。但是由于开头的学生活动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材料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我没有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战争过程讲得过于简略,结果没有来得及分析,匆匆呼唤了一下和平,没有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这堂课还需要改。最后我选择用电影《魂断蓝桥》的歌曲《友谊地久天长》和剧照导入。学生先是被优美的歌声吸引,继而被剧情吸引,从看美女帅哥到为他们的命运惋惜到对战争的恨,顺利导入本课。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部分,我删除了大量的文字材料,代之以简明的表格,继承了上次修改很成功的部分,增加了对民族主义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民族主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国家所起的作用不同。关于战争的过程依然简单明了,但增加了两段语言。一段是描述性的,突出战争的残酷性;二是抒情性的,感叹战争的毁灭性,启迪学生关注现实。
最后学生活动呼唤和平,教师寄语,在《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通过本节课,我深刻的体会到:上好一节课,不仅要关注教材本身,更要关注学生现实,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思想,能够领会的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的目的。
栏目导航